海河文苑 | 第81期 | 原创散文 | 于长英的《秋菊赞》
海河文苑 | 第81期 | 原创散文 | 于长英的《秋菊赞》

作者简介

于长英,祖籍天津静海,中共党员。十八岁教书,二十六岁提升校长,后到静海县组织部、宣传部,原静海党校副校长。早期文学作品常见于报刊杂志。现为中国命理研究协会理事,2009年经中华易学联合会专家联合评审为“中华易学权威专家”,2016年国学文化传承人。已出版两本著作《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居环境》和《起名的学问》。于老师的第三本书即将问世。


哈哈
秋菊赞
文/于长英


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,我爱菊花,寄希望于秋天,一任那秋天的到来。
小院里,入秋时栽种的四盆菊花,是那样的枝青叶翠,是那样的诱人,它们不愁秋节至,没有悲愁,没有感叹,毅然地生长在秋天里,已是含苞欲放,我期待着菊花的馨香溢满这金色的秋院。
不料,就在重阳节的这天夜里,雨夹杂着雪整整下了一夜,我悬念的心迫使我天不亮就起来观看菊花。然而,亭亭玉立在雨雪中的菊花,居然伸出了花瓣,那未尽开放的花朵,恰似一块无暇的白玉,紧紧地镶在半开的花苞上。真是“昨夜不期经风雨,今朝犹喜带霜开。”
菊花越开越多,花朵越开越大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你看那黄花分外妖艳,绿花淡雅重褂,白花如雪似玉,委婉清秀。此时观赏菊花,默诵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句,使人心旷神怡,流连难舍。然而,菊花旁边的茉莉花、牵牛花经不起雪霜的吹打,都已萧萧叶下,唯有菊花以其清秀的面庞,甜美的清香,给这小小的庭院增添了诱人的景象。

深秋时节,菊花的花瓣开始干枯,但是,它们的枝叶竟还是那样青翠,我不禁想起苏东坡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的诗句,菊花拼搏向上的精神和高洁无私的品格大概就体现在这里吧,它们明明知道,伴随冬天的到来,连同自己的枝叶一起枯萎,却偏要随冷风而开,伴霜雪而立,难怪诗人以咏菊来抒发自己的情怀。
向往美好的事业,追求远大的理想,是人类共同的特点。古往今来,多少人正是在暮年的拼搏中使生命之火燃烧,使智慧之树常青,使理想之花盛开,使美好的追求如愿以偿。
菊花使人回忆,我记起在静海县首届艺术节上,当时已75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登台演唱,博得群众阵阵掌声。
菊花使人联想。我想起画家齐白石,四十岁时才初露才华,年近百岁仍彩书不衰,且出神入化、至臻妙境,堪称一代国画大师;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百岁高龄时完成了第二部医学名著《千金翼方》。

菊花使人幽思,我想到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,在60岁以后完成了《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》等重要著作;美国黑人作家杜波威斯,37岁时才动笔写长篇小说《黑色的火焰三部曲》,完成时已93岁。
菊花是美好和令人赞赏的,人生是充满智慧和希望的,在这深秋时节,我似乎看到祖国到处开满菊花。他们傲霜斗雪,装点着新时代的中华大地。我也似乎看到千千万万人伴着新时代的音符,在全力的拼搏中创造着人类最美好的事业。

于老师出版的图书


1.诗歌自选3-6首,古韵5-8首,不超过160行,散文1000-2000字,小说3000字,书画作品5~8幅,由编辑择优刊发。
2.请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,附个人生活照片并个人简介200字以内。
3.所有作品需原创,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,文责自负。
投稿邮箱:marry2000125@qq.com
微信号:ll1052693111
组织机构
总顾问:侯宝乐、王月山
顾问:邓琼、岩波、白良、宋仕敏、姜茂树、万友、德云
总编:☆家家★
执行总编:雪青
主编:宏图
副主编:水墨子
编辑部主任:李蕴涵、安然
编委:刘庆珍、雨幕、海畔、张玉山、子涓
本期制作:东方瘦
海河文苑欢迎您